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双季晚粳稻不同栽培方式生产力及其群体质量差异研究

双季晚粳稻不同栽培方式生产力及其群体质量差异研究

扬州大学

摘  要:
以镇稻11(常规粳稻)、甬优8号(杂交粳稻)为材料,在江西上高县设置旱育中大苗手栽、2连孔塑盘旱育秧摆栽、单孔塑盘旱育秧有序点抛及传统撒抛、毯状小苗机插五种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生产力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初步提出双季晚粳稻的适宜栽培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稻谷产量表现为手栽>摆栽>点抛>撒抛>机插。与机插方式相比,镇稻11和甬优8号手栽、2连孔摆栽、单孔点抛及撒抛方式产量分别增加17.1%和16.8%、12.7%和11.7%、5.9%和5.4%、3.6%和1.8%。手栽、2连孔摆栽、单孔点抛及撒抛方式群体茎蘖最终成穗率较高(均大于65%),显著增加了不同生育时期的群体物质积累量、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比率、中后期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提高了水稻粒叶比,改善了源库关系,提高了根冠比、根系伤流量和颖花根流量;茎秆粗壮抗倒伏。根据上述结果,探讨了双季晚粳稻配套栽培方式的科学选用。

关键词:双季晚粳稻;栽培方式;生产力;群体质量

PDF下载 引用

所属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CN: 33-1146/S

相似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