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西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秋季灯光敷网渔获率及物种多样性

西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秋季灯光敷网渔获率及物种多样性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

摘  要:
根据2018年8月23日—9月26日4艘灯光敷网渔船开展大面调查的数据,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初步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秋季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共鉴定游泳动物种类45种,分隶于9目21科37属.其中,软骨鱼纲2目2科2属2种、辐鳍鱼纲6目17科31属39种、头足纲1目2科4属4种.所有站位的平均渔获率为1126.64 kg/h、41727.11 ind/h.调查中鱼类占较大优势,其中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及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相对重要性指数分别为3154.11和2525.95,这可能与该生产区域历史上为日本鲭和远东拟沙丁鱼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索饵区域有关.该海域秋季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70,范围为0.00~1.74;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为0.36,范围为0.00~1.08;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48,范围为0.00~0.97.其优势种明显,但种类组成较为单一,多样性水平较低,这原因可能是大洋海区种类较少,种间竞争小,互相间生态位挤占程度较低.多样性水平基本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调查海域的北部区域为经济鱼种的渔场,因此多样性水平偏低.

关键词:游泳动物;多样性;种类组成;西北太平洋

PDF下载 引用

所属期刊

渔业研究

ISSN: 1006-5601

CN: 35-1331/S

相似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