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核磁共振技术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研究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技术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研究中的应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摘  要:
植物体内的水分状态与传输过程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分传输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植物水分利用与调控的基础.植物体内水分的传输过程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植物需要通过对体内水分状态的适当调整来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自身的生长发育.由于蒸发通量、压力室、高压流速仪、热脉冲等传统检测方法往往会对植株造成破坏和损伤,因此难以准确反映和定量描述植物体内水分传输的真实过程.核磁共振技术(NMR)由于其无损、非侵入的特点,在植物水分分布和传输相关研究中日益得到关注.本文概述了NMR在检测植物体内水分分布、传输以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还分析了目前NMR技术在SPAC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并指出NMR技术将来可能在植物水分生理、植物与环境互作以及水分代谢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NMR技术在SPAC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开发户外便携式、开放式检测仪器是NMR技术在SPAC研究领域进一步应用和推广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核磁共振;植物;水分状态;水分传输

PDF下载 引用

所属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CN: 21-1253/Q

相似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