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渭北旱塬农田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渭北旱塬农田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摘  要:
通过渭北旱塬黑垆土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下6种耕作方式,即连年翻耕(CT/CT)、免耕(NT/NT)、深松(ST/ST)和免耕/深松(NT/ST)、翻耕/免耕(CT/NT)、翻耕/深松(CT/ST)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T/CT相比,NT/NT、ST/ST及3种轮耕措施减小了土壤力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NT/NT、ST/ST和NT/ST措施增加了20-50cm土层〉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WR0.25)和平均质量直径,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在0~10cm土层,NT/ST、CT/NT、NT/NT和ST/ST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T/CT处理.随着土层加深,各耕作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但3种单一耕作处理(ST/ST、NT/NT和CT/CT)下降幅度大于3种轮耕处理(CT/NT、ST/CT和NT/ST).与CT/CT相比,其他5种耕作方式均增加了农田0~200cm土层的土壤蓄水量、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NT/ST处理作物产量和WUE分别显著提高了15.1%和27.5%.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WUE与0-200cm土层生育期和休闲期的蓄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且生育期蓄水量与0-50cm土层的WR0.25呈显著正相关,与PAD呈显著负相关;其中,20-50cm土层的WR0.25、PAD与玉米产量、生育期蓄水量以及WUE关系最密切;生育期蓄水量和WUE还与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结构、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免耕/深松是最适宜于渭北旱塬区黑垆土春玉米种植的耕作方式.

关键词:黑垆土;耕作模式;团聚体;土壤有机碳;水分利用效率

PDF下载 引用

所属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CN: 21-1253/Q

相似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