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
期刊
时间
不限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1977
1976
1975
1974
1973
1972
1971
1970
1968
1967
1966
1965
1964
1963
1962
1961
1960
1959
1958
1957
1956
1955
1954
1953
1952
1951
1950
1948
共5195023篇文章
相关性排序
- 相关性排序
- 时间排序
排序:
-
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基底,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基础环节.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创新,要充分发挥创新的牵头作用.需创新土地产权制度,推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改革;需创新农业基本经营体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创新农业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技巧与维修经验
摘要:汽车已成为目前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加,汽车的种类、型号也产生了很大差异.发动机作为汽车的主要动力部件和汽车制造产业的核心部件,为汽车驱动提供动力.但是,目前由于汽车发动机种类较多,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汽车发动机系统故障,严重影响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总结了目前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常见的故障诊断技巧及维修经验,并根据目前汽车发展趋势提出未来汽车发动机故障维修方法,研究结果对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农业支持水平及政策结构变动的国际比较分析-基于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巴西、中国的考察
摘要:把握国际农业支持政策最新变化趋势,对于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和制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运用OECD政策评估体系,对比分析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农业支持水平与支持政策结构变动.研究发现:①发达经济体农业支持总量投入相对稳定,同期中国农业支持总量迅速增加,但农业支持强度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一定差距.②在农业总支持结构中,生产者支持仍是样本经济体农业支持政策的主流趋势,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由生产者支持转向消费者支持倾向显著.③从生产者支持结构看,生产者保护政策由价格支持向经营者直接补贴转变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必然方向.在直接补贴方式上,新兴经济体倾向于与生产挂钩的农业投入品政策使用,发达经济体侧重农业环境保护相关脱钩政策使用,且脱钩政策具有农产品针对性、工具多样性特点.④从一般服务支持结构看,发达经济体较为注重对农业知识与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以及农产品营销和推广的支持;新兴经济体巴西与之类似,农业知识与创新是其一般服务支持的重点;在中国,一般服务支持的大部分主要投向公共储备和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加大农业支持力度、优化农业支持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农业支持政策调整提出了相关建议. -
张天佐出席联台国粮农组织第171届理事会
-
第六届海外农业研究大会在北京举行
-
近60年来渭河甘肃段径流演变及驱动因素
摘要:分析径流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是高效利用地区水资源的前提.为明确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渭河甘肃段径流的影响,利用Mann-Kendall方法和R/S方法,分析了渭河甘肃段径流、降水与气温等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利用小波分析对径流的周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Mann-Kendall方法与累积距平法判定了径流变异年份,并将整个研究周期分为基准期与人类影响活动期;通过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定量计算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1953—2010年,渭河甘肃段径流量与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2)径流突变出现在1991年,人类活动影响期较基准期径流量下降8.02亿m3,其中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减少贡献率为37.57%,人类活动影响占比62.43%.综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占据主导.研究阐明了渭河甘肃段未来水文气象变化趋势,并对径流变化驱动因素的定量分析,为地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与贸易形势月报
-
中国三大平原玉米生产时空变迁及动因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重心理论分析了中国三大平原玉米种植面积、单产的时空差异和生产集中度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生产重心的变化轨迹.基于2001—2019年的数据,计算了三大平原12个省份的玉米区位熵指数,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索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平原的玉米生产重心经历了从东北平原到华北平原再到东北平原的转移;自然因素、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政策都是影响玉米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其中政策的影响最大.因此,建议政府针对主产区制定差异化政策,保障玉米种植的效益,同时继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