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病原真菌对连作大豆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1) 140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病原真菌对连作大豆的影响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8 (1) 140

病原真菌对连作大豆的影响

作  者:
陈宗泽;殷勤燕;王旭明;邹永久
单  位:
解放军农牧大学农学农机系
关键词:
连作大豆;根腐病;优势菌群;真菌
摘  要:
近年来,在全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及全军最大的总后嫩江基地农场,大豆重茬面积高达40%和90%以上,减产可达30%~50%.减产程度与连作年限之间呈正相关.目前国内对大豆连作土壤中病原真菌及其毒素对大豆的直接危害的研究还不多见.作者对大豆播前、苗期、花期、结荚期及成熟期等5个生育期的正茬、重茬土壤进行了真菌动态及优势菌群的检测.随着大豆生育期的延长,真菌数量逐渐上升,重茬与正茬相比,真菌数量增加.花期、结荚期及成熟期均高于正茬,以花期最为显著.在重茬大豆根际土壤内,从数量最具优势的真菌类群中,筛选分离出3株优势真菌,经中科院微生物所鉴定为: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粉红粘帚菌(Gliocladium roscum)和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将上述3株菌扩大培养后,接种至灭菌后的大豆土壤中,进行致病性检测.于大豆苗期、花期进行5次随机采样检查,结果表明:3株菌对大豆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侵染和危害,随大豆生育期的延长,病害逐渐加重.在出苗38d以后,大豆主根均发生了褐黑病变、1/2腐烂及全部腐烂的严重病害;花期前后,病害最为显著.在50d时,采取土样,进行分离,均获得了相应目的菌株,分离率达100%.试验结果表明:尖镰孢菌致病力最强,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对大豆亦均产生很强的致病力.对分离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8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