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南海冷泉毗邻海域尾明角灯鱼和长鳍虹灯鱼的营养生态位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4,20 (6) 74-83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南海冷泉毗邻海域尾明角灯鱼和长鳍虹灯鱼的营养生态位研究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2024,20 (6) 74-83

南海冷泉毗邻海域尾明角灯鱼和长鳍虹灯鱼的营养生态位研究

作  者:
石娟;刘永;李纯厚;宋晓宇;赵金发;王腾;孔啸兰;黄应邦
单  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珠江口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冷泉生态系统;中层鱼类;稳定同位素;营养生态位
摘  要:
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和长鳍虹灯鱼(Bolinichthys longipes)是冷泉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中层鱼类,是连接表层到深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为探索冷泉生态系统食物网及其物质循环流动,于2021年8月在南海冷泉区毗邻海域采集这2种鱼类,并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其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尾明角灯鱼在冷泉区的碳稳定同位素(δ13C)、氮稳定同位素(δ15N)和营养级分别为(-20.22±0.35)‰、(8.6±0.48)‰和3.35±0.14,在对照区分别为(-20.51±0.33)‰、(8.15±0.65)‰和3.40±0.19;长鳍虹灯鱼在冷泉区的δ13C、δ15N和营养级分别为(-20.19±0.28)‰、(9.32±0.66)‰和3.57±0.19,在对照区分别为(-20.68±0.42)‰、(8.86±0.68)‰和3.61±0.20。长鳍虹灯鱼的δ13C、δ15N在这2个区域均高于尾明角灯鱼,且其对鱼类、虾类等次级消费者的摄食比例较高,表明其食物来源广泛,营养层级较高,对资源的竞争与利用能力更强。2种鱼类在不同区域均呈现出冷泉区营养结构多样性较低、营养生态位较窄的特征,这是因为冷泉独特的生态环境及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使消费者摄食具有选择性。同时通过循环统计分析发现2种中层鱼的营养结构均朝冷泉区变化,表明冷泉区中层鱼类的种群营养结构变化更复杂且稳定性较高。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0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