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量与壮秧剂对超秧龄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作 者:
邵星宇;陈英龙;王洋;肖丹丹;刘锦宇;郭哈伦;韦还和;高平磊;戴其根
单 位:
扬州大学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超秧龄水稻;壮秧剂;播量;秧苗素质;多·多唑;咪鲜·甲霜灵;苗壮丰
摘 要:
在江苏省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下,机插水稻秧苗极易出现长秧龄甚至超秧龄的现象.为探究如何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并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设置播量(90、120 g/盘)和壮秧剂(清水、多·多唑、咪鲜·甲霜灵和苗壮丰)处理,研究其对不同秧龄秧苗素质、黄叶发生情况、干物质积累情况、根冠比和充实度等的影响.25 d开始秧苗素质迅速下降,各壮秧剂均改善了秧苗素质,其中苗壮丰通过扩大叶龄、增加叶面积来快速积累干物质,秧苗"大、绿、壮".咪鲜·甲霜灵处理通过矮化植株,提高秧苗的充实度和抗逆性,株型矮小紧凑.多·多唑通过延缓秧苗生长,提高秧苗抗衰老能力.在超秧龄(35 d)情况下,多·多唑处理秧苗衰老情况不明显,生长速率高于其他2种壮秧剂处理,能够保持良好的成长活力,虽然对于苗壮丰和咪鲜·甲霜灵处理来说秧苗长势相对弱小,但是在超秧龄时期仍能保持较高生长速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而在播量方面,90 g/盘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120 g/盘.从壮秧剂处理来看,各壮秧剂处理均能提高秧苗素质.总体而言,苗壮丰+90 g/盘处理的秧苗素质较优,能适应超秧龄移栽,有利于培育工厂机械化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