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2) 365-372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2021 (2) 365-372

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作  者:
赵雪晴;齐国君;赵秀兰;吕华;尹艳琼;李向永;李秋阳;谌爱东
单  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沧源县植保植检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滇西南;白背飞虱;种群特征;影响因子;
摘  要:
为明确滇西南沧源县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10-2019年通过灯诱监测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分析沧源县白背飞虱的越冬种群、灯诱种群及田间种群发生特征,并对白背飞虱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以成、若虫在再生稻、落粒稻上越冬,越冬虫量最高可达1 600头/667 m2,越冬虫量大小与冬季极端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3);(2)白背飞虱灯诱高峰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5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及9月,灯诱峰期和诱虫量在不同年份之间差异较大;随着白背飞虱不断迁入,田间白背飞虱种群呈增长趋势,一般于5月底至6月初田间种群数量最大,构成田间种群的危害高峰,而水稻抽穗之后,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向外迁出,9月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外地回迁的灯诱峰次虽虫量较大,但对当地水稻威胁较小;(3)沧源县白背飞虱田间最大虫量与5月累积灯诱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70),与越冬虫量以及3、4月累积灯诱虫量无显著关系,5月累积灯诱量又与5月降雨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8),说明5月迁入虫源是影响白背飞虱种群为害的关键因素。明确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当地白背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1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