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杂交晚粳与迟熟中粳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章
-
播期对杂交晚粳嘉优5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晓伟, 孔燕, 范文俊, 李瑾]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30) 10497-10498
-
播种期对杂交晚粳甬优538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孔燕, 陈海林, 范文俊, 李瑾] 安徽农业科学 2016,44 (14) 29-30+43
-
杂交晚粳稻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吴建明] 耕作与栽培 2003 (6) 14-53
-
杂交晚粳甬优8号制种技术 [周华成, 马荣荣, 王晓燕, 章志远, 陆永法, 李信年, 蔡克锋] 浙江农业科学 2010,1 (1) 69-70
-
杂交晚粳常优1号机插超高产栽培的产量形成机理研究 [姚月明, 王海候, 宋浩, 郁寅良] 上海农业学报 2010,26 (4) 103-108
-
长江流域杂交晚粳恢复系的选育与利用 [袁勤, 曹黎明, 徐峰, 顾永平, 倪林娟, 程灿] 上海农业学报 2006,22 (4) 138-141
-
品种与化肥施用对杂交晚粳的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孔燕, 李瑾, 朱益斌, 周怀鹏] 浙江农业科学 2017,58 (11) 1894-1895+1897
-
高产优质杂交晚粳新组合苏优22的高产制种技术 [陆建康, 罗德祥, 涂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3) 34-35
-
不同施氮量、单穴本数对苏粳优3号产量的影响 [黄萌, 王建平, 朱勇良, 乔中英, 陈培峰, 谢裕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5) 104-106
-
晚熟中粳南粳45高产栽培技术 [袁发华, 葛道林]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15 (8) 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