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半胱氨酸与氯化钙复合处理对鲜切芋艿褐变的影响
相似文章
-
不同基因型猕猴桃不同组织部位间AsA含量差异分析 [廖光联, 贺艳群, 刘青, 黄春辉, 贾东峰, 曲雪艳, 徐小彪]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2,44 (2) 351-357
-
抗坏血酸和水杨酸丸衣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欧成明, 赵美琦, 孙铭, 毛培胜] 草业学报 2022,31 (4) 93-101
-
土壤类型对樱桃番茄VC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包天莉, 梁银丽, 李文平, 穆兰, 高德凯] 食品科学 2015,36 (5) 24-28
-
胭脂红酸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郭元亨, 马李一, 郑华, 张弘, 甘瑾, 李坤] 食品科学 2010,31 (17) 73-76
-
恒电流库仑分析法测定蔬菜中抗坏血酸 [王征帆, 杨艳丽] 食品科学 2008,29 (1) 241-243
-
pH值和缓冲剂对抗坏血酸-半胱氨酸模式反应形成香味化合物的影响 [刘应煊, 余爱农] 食品科学 2012,33 (6) 143-149
-
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紫甘蓝品质的影响 [范郁斐, 朱祝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1) 102-105
-
采后氯化钙和抗坏血酸复配处理对苹果货架期失重率影响研究 [田时敏, 袁嘉玮, 王璐, 张健, 王爱玲, 张鹏飞, 梁哲军] 青海农技推广 2021 (4) 46-50
-
纳米氧化铁修饰电位型抗坏血酸传感器的研制 [刘芳, 郭志慧, 郑行望] 食品科学 2011,32 (6) 311-313
-
抗坏血酸及L-半胱氨酸的流动注射动力学同时测定法 [曾飒, 谭辉玲] 食品科学 2000,36 (2)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