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我国蝗虫防治用药登记变化规律分析及趋势展望 现代农药 2021,20 (3) 1-6,12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Advances and Prospects of Pesticides Registered for Controlling Locusts and Grasshoppers in China Modern Agrochemicals 2021,20 (3) 1-6,12

我国蝗虫防治用药登记变化规律分析及趋势展望

作  者:
毛连纲;涂雄兵;刘新刚;张兰;张燕宁;朱丽珍;郑永权;蒋红云
单  位: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蝗虫;登记用药;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防治;高效低风险
摘  要:
笔者对中国农药信息网公布登记用于防治蝗虫类药剂的信息(已过有效期和目前登记的药剂)进行查询,分别从农药分类、毒性、剂型、防治对象、施药方式和推荐用量等方面分析我国蝗虫防治用药登记变化规律,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登记趋势进行展望.结果发现,目前登记的蝗虫防治药剂条目中微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白僵菌和蝗虫微孢子虫和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和印楝素占比大幅增加,但拟除虫菊酯类,如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以及有机磷类,如马拉硫磷等化学农药仍占多数(占比74.5%).登记农药毒性由以中等毒为主(占比62.5%)向以低毒为主(占比84.3%)转变.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整体大幅降低,其中最高用量由有效成分为3000 g/hm2降为607.5 g/hm2,降幅达79.8%.此外,单剂仍占多数(占比88.2%),剂型仍以乳油为主(占比70.6%),施药方式仍以喷雾为主(占比84.3%).防治对象由以农区蝗虫为主,转变为农区蝗虫和草原蝗虫防治并重.未来我国蝗虫防治将以生物防治为主,生态治理和化学防治为辅.因此,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高效低风险防蝗产品将成为未来的登记趋势.
译  名:
Advances and Prospects of Pesticides Registered for Controlling Locusts and Grasshoppers in China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7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