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特征的影响
Journal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0
(1)
23-33
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特征的影响
作 者:
艾丽菲热;王祥;陈雪;郑伟;简大为;朱亚琼
单 位: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补播草地;豆禾混播草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碳;氮含量
摘 要: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新疆昭苏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生长季的补播草地(RG)、豆禾混播草地(LG)、围封天然草地(NG)和农田(CR)土壤表层(0~10 cm)的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它们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个土层均为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0~5 cm土层微生物数量大于5~10 cm土层.与天然草地相比,农田放线菌比例增加,真菌比例下降,豆禾混播草地真菌比例增加.0~5 cm土层MBC和MBN值大于5~10 cm土层.与天然草地相比,农田的MBC和MBN降低,且7月初与7月末0~5 cm土层的MBN有跃升现象;豆禾混播草地4月、5月的MBN和8月的MBC和MBN波动较大.0~5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大于5~10 cm土层.与天然草地相比,豆禾混播草地和补播草地蛋白酶和脲酶活性相差较小,而农田的蛋白酶和脲酶活性较低,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由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可知,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可导致细菌数量、MBN、蛋白酶和脲酶活性改变;脲酶活性还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真菌数量.退化草地围封可使土壤恢复到较高生态功能水平,进行重建或补播后,土壤维持功能较好或生态功能活跃度较高,而垦殖成农田则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显著改变,其维持的土壤生态功能水平也显著下降.
相似文章
-
昭苏山地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特征及其水热关系的比较研究 [王祥, 郑伟, 朱亚琼, 关正翾, 唐高溶] 中国草地学报 2017 (5) 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