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引种茎用芥菜的初步研究 中国蔬菜 1986,1 (1)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引种茎用芥菜的初步研究 China Vegetables 1986,1 (1)

引种茎用芥菜的初步研究

作  者:
潘瑾瑜;南中华;陈殿英
单  位:
黑龙江省兰西县科委
摘  要:
茎用芥菜[Brassica juncea var. tsatsaiMao]是大叶芥菜的变种,腌制加工后即为榨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长日照蔬菜,为我国独有,更是四川的特产。江苏、福建和河南等省先后引种。 1978-1983年在河南省北部城市鹤壁引种成功,曾获得亩产2104公斤的高产纪录。1981~1983年辽宁省绥中县试种成功,1983年菜农袁科举种植1亩,产量达1.750公斤。目前,笔者尚未见到吉林、黑龙江二省有种植茎用芥菜的报道。为了增加当地蔬菜品种,解决南菜北运,我们从1982年起,进行引种茎用芥菜试验,现综述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在兰西县兰郊乡新建村一队(东经126”16’,北纬46of5’,海拔162.8米)和兰河乡曙光村八队。当地土质为黑钙上或黑土。 -..材料 1982年试验材料11份,其中从四)11省涪陵地区引入蒲扇叶、南市草腰子等8个品种;从浙江省海宁县农科所引人半碎叶等3个品种。 1983年试验材料7份,其中从四川省涪陵地区引入蒲扇叶、三转子、渝蒲82—2等6个品种;从浙江省海宁县农科所引入半碎【门·1个.钻种。 ”本文承李曙轩教授指教茎用芥菜拉T学名,并承扬尊贤、杨大旗、朱捷、虞九康、刘敬堂、邹兴淮、徐炳恒、刘亚茹等同志对本试验工作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H.右法 极作,三场区,场距70厘米。1982年出区长10米,小区面积21平方米i 1983年级区长15米,,J’区面积31.5平方米。作业程序是人工刨坑(7~8厘米深),施化肥,覆土5—6厘米,每个坑浇水2—4斤(如墒情好则不浇水),水渗完后人工点籽,然后覆土1.5厘米左右。 (一)不同品种分期播种: 1982年株距20厘米,亩保苗4,761株。由施化肥氮:磷:钾为5:2.st 5公斤(纯含量,下同)。有三个品种分别于7月6日、8日、 12日、 14日、 17日、 18日、 20日、 22日播种;8个品种于7月11日、14日、17日分别播种。 1983年为现上双行调按栽,小行距10厘米,株距33.3厘米,商保苗6,000株。亩施化肥氮:磷:钾为5:5:6公斤。半碎’ill-、W市草腰子、鹅公包品种分别于7月14日、16日、21日、24日、28日、8月1日、5日、10日播种,其余4个品种干7月24日、 28日、 8月 1日播种。 (二)育苗移栽t 1983年进行了育苗移栽试验:兰河乡曙光村八队用日本进口纸简冷床育苗;兰郊乡新建村一队冷床育苗。.&种为半碎叶、南市草腰子、鹅公包,育苗播期在7月17日、22日、27日、8月五日·。 四.田间管理与病虫吝防治 出苗后2—3片真叶时疏苗,4—5片真叶时定苗,二铲二趟。出苗后三天亩喷2.5%敌百虫粉剂2公斤,七天后重喷一次,防治黄条跳呷。从第一片真叶起,每5天喷施40%乐果乳剂和敌敌畏1,000%混合液,重点防治蚜虫,并兼防治其它害虫,9月10日喷药结束。1983年除药剂防治蚜虫外,并采用直径一米银灰色塑料薄膜球驱蚜。 结果与分析 一.产量结果分析 二年试验中,以1983年8月1日~5日播种的产量较好见表1,蒲扇叶产量最高,析亩产1393.65公斤,其次是渝蒲82—2,折亩产1318.65公斤,菜头平均重都达到了一·级以上的青菜头标准,半碎叶折亩产988.65公斤。冷床育苗移栽造成缓苗,影响了生长,纸筒育苗虽然克服了缓苗的弊病,但由于茎用芥菜根系发育较弱,无法冲破纸筒,限制了根系的生长,影响了养分的吸收,故产绩均比直播低。8月5日播种的半碎叶,由于播后种子落干,出苗晚,所以产量也较低。8月10日播种的未能形成菜头。1982年7月22日播种的半碎叶、蒲扇叶、两市草腰子由于受4级病毒病危害(8月16日发病),生长缓慢。没有抽蒙,虽然形成了小菜头。但产量极低。无意中散落在甜叶菊地的半碎叶种子,于sl月4日出苗1株,在没加任何管理的情况下。到收获时单株菜头重156.l克,按亩保苗4,761株计算,可折合亩产7432公斤。由此而坚定了1983年继续试验一F去的信心。其它品种,其它活期全部抽蓄开花,无食用价值。 二.关于适生活地的选择 在蔬菜类引种中,芥菜类的适应性较强,仅次于甘蓝类,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温度及光照。播期的选择与温度、光照、降雨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是引种茎用芥菜能否成功的关键。 (-)播期与积温的关系 从二年试验中分析,初步肯定8月1日一sB.为适宜播期。播种后,在土壤水分满足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情况下,从播种到出苗为3—5天,积温68.l~113.ot,从出苗到菜头膨大始期为25~35天,积温493.6~820.丑℃,从菜头膨大始期到收获期为31一48天,积温为274.7~597.6℃。从播种到收获70~81天,总积温为l,136.3一\455.6℃。 由于1982、1983连续M年秋后温度较高,在茎用芥菜生长期中,超过历年平均值60.9~88.4℃,故而考虑在秋季正常气温的年份,应将播期适当提前8—4天。茎用芥菜生长时期,据观察可承受暂短的零下6.8’C的低温,虽暂时将菜叶冻硬发脆,但遇暖后可缓解,继续生长。 以我县种植茎用芥菜的积温条件和四j!I省涪陵地区、河南省鹤壁市、辽宁省绥中县比较(见表2),可看出茎用芥菜生育期的旬均气温和总积温从南到北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二)播期与日照的关系 茎用芥菜是长日照蔬菜,而我地是长日照地区。从茎用芥菜的生育过程看,尽管生育日数比涪陵地区少一倍,但在日照上却比涪陵多一倍以上,与鹤壁市基本相同,比绥中县略少(见表a)。蔬菜在生产上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光照时间长,同化功能旺盛,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就多,利于菜头生长;昼夜温差大,白天有。机物质积累的多;晚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少,我地的日照条件满足了茎用芥菜的这一生理要求。-_ (三)播期与降雨 茎用芥菜喜欢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在整个生长期中需要有充足水分。从涪陵地区、鹤壁市与我县降雨情况比较(见表现),我县历年总降水量比涪陵地区少39.7%,比鹤壁市多194.3%。由于1982、1983两年秋季连续高温少雨,大大低于历年值,影响了茎用芥菜的生长。为了保证茎用芥菜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要,我地区种植时,在干旱少雨年份,必须以灌水来保证。 三.防治病虫害 防治病虫害是茎用芥菜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冈素之一。 (-)病害无论是在原产地四川,还是河南,乃至我地区影响茎用芥菜产量的主要病害是病毒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可以造成绝产。从我县二年的引种情况看,1982年8月中旬发病,病害程度4级。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是气温偏高(8月份比历年平均高2.4℃),降雨少,请于蚜虫繁殖,造成蚜虫大发生所致;二是距病源地太近(距黄瓜地仅140米),由有翅蚜虫迁飞为害而传染病毒;三是防治不够及时。1983年对蚜虫采取了物理、化学综合防治的方法,尽管气候条件适于蚜虫发生,但除个别植株轻度发病外,基本没有发病。 (二)虫害从二年调查情况看,初步发现在我地为害茎用芥菜的地上害虫有黄条跳好、蚜虫、菜青虫、小菜蛾、芜青叶峰五种;地下害虫有地蛆、妖精二种。通过药物防治,完全可以达到消灭或控制的程度。 小结与讨论 1.筛选适宜播期是引种茎用芥菜能否成功的关键。播种早,易造成先期抽塞开花,失去食用价值;播种晚则产量低,甚至不能形成菜头。因此,引种茎用芥菜时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筛选适宜播期。通过二年试验得出:我地以8月1日一5日播种较为适宜。 2.防治蚜虫应做为重点。防治蚜虫,主要是为了消灭病毒病的传染媒介,防止病毒病发生,以免造成减产或绝产。 3.小麦复种茎用芥菜的可行性。我地小麦一般在7月末收获,如利用早熟品种“龙幅4067”时,可在7月中旬收获,然后及时整地,复种茎用芥菜是可能的。 4.对茎用芥菜当地留种问题的看法。茎用芥菜当地留种问题目前尚未解决,这是一个关系到茎用芥菜能否在我地安家落户的重要问题。根据茎用芥菜的植物学特性,初步设想可应用以下二种方法。 (工)引种后春、夏播繁种。茎用芥菜开花结籽不需要低温通过春化阶段,冈此5!种后可在春或夏播繁种,“以供生产应用。隔一、二年后再从原产地引种,春或夏播繁种,以保持种性。此法比较省工,每年只引少量种就够用。 (2)二级留种。二级留种可分原种用 (温室)和春、夏播处理采种田。引种后在9月中、下旬直播于温室,第M年采收原种。温室采收的原种大部分于春、夏播繁种供生产用,少部分仍于9月中、下旬直播于温室,翌年采收原种,以保持种性。此法费工费时,造价高,有一定的条件才可做到。9-13+17引种茎用芥菜的初步研究@潘瑾瑜$黑龙江省兰西县科委 @南中华$黑龙江省兰西县兰郊乡蔬菜站 @陈殿英$黑龙江省兰西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2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