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及地上径向密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 林业科技通讯 2021 (10) 32-35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及地上径向密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10) 32-35

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及地上径向密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

作  者:
刘小平;张富
单  位: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分因子;生物量;地上径向密度
摘  要:
以祁连山乔木建群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青海云杉林分因子、生物量及地上径向密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为探索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表明:树高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800 m处树高最大,2900 m处树高最小,平均胸径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递增的趋势,3100m处胸径最大,2700 m处胸径最小;林分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递减趋势,2700 m处林分密度最大,3100 m处林分密度最小.各海拔区段树高和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各海拔区段林分密度差异显著.青海云杉地上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海拔2900 m的青海云杉地上生物量最少,地下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减小再增大,变化幅度较为平缓,海拔3100 m地下生物量最大.地上径向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海拔3100 m地上径向密度最大,海拔2800 m地上径向密度最小;海拔3100 m是青海云杉的最佳生长海拔区段,最能反应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0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