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基于拉格朗日质点追踪的黄海日本鲐早期输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4,33 (5) 1260-1271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基于拉格朗日质点追踪的黄海日本鲐早期输运 Journal of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2024,33 (5) 1260-1271

基于拉格朗日质点追踪的黄海日本鲐早期输运

作  者:
王沛伟;李曰嵩;潘灵芝
单  位: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
关键词:
日本鲐;早期输运;黄海冷水团;拉格朗日质点追踪;中韩渔业协定暂定措施水域
摘  要:
采用FVCOM模型生成三维物理场,基于个体模型参数化黄海日本鲐早期生活史过程,通过拉格朗日质点追踪的方法将模拟生成的4—8月物理场与生物模型耦合,构建基于个体的黄海日本鲐的早期输运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出青岛石岛外海(青外)产卵场黄海日本鲐鱼卵和仔鱼的输运路径、密度分布及在黄海海域的滞留情况。研究发现,在平均气候条件下,青外产卵场的日本鲐在产卵之后总体向山东半岛南部输运,日本鲐鱼卵和仔鱼最终分布于32°N~37°N和121°E~124°E海域内,并在中韩渔业协定暂定措施水域(以下简称协定水域)有大量分布。从4月产卵开始,西部产卵场内部分日本鲐鱼卵和仔鱼就开始陆续进入协定水域中,并在7—8月间已有50%的超级个体进入协定水域中的40~80 m等深线内并被滞留超过300 h,说明该产卵场对协定水域的日本鲐资源补充贡献较大。日本鲐鱼卵和仔鱼的生物斑块密度和滞留区主要集中在34.5°N~37°N和121.3°E~124.3°E海域内,并确定该海域为黄海日本鲐仔鱼的主要育肥场,该育肥场有3/5的范围属于协定水域,说明协定水域的物理环境对青外产卵场的日本鲐资源补充量影响很大。不同年份间日本鲐鱼卵和仔鱼的输运分布具有明显差异,造成黄海日本鲐的输运分布产生年际差异的主要动力学原因是黄海冷水团的冷中心位置。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3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