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为例 生态学杂志 2024 (5) 1416-1425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为例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24 (5) 1416-1425

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为例

作  者:
侍柳彤;史常青;赵廷宁;邱军付;赵艳婷;李庆飞;张玉强
单  位:
张家口市灵官庙林场;北京南科大蓝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工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关键词:
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地形因子;土壤养分
摘  要:
为了解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废弃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下的植被恢复效果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石场废弃地共有植物17科32属33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禾本科、菊科种类最多,优势种为紫花苜蓿、青蒿、狗尾草等;自然恢复区和未治理区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但植被覆盖度低,人工修复下的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高但物种多样性差,且相同恢复模式不同地形的植被恢复效果表现出坡下>坡中>坡上,平地优于坡面;土壤养分与植被盖度、生物量呈正相关,与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呈负相关,其中有效磷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最大,而土壤养分主要受到恢复模式的影响;恢复模式对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较大,其对植被盖度影响最大(r=0.940),地形因子的影响较小,坡位和坡度对丰富度指数的影响最大(r=0.633、-0.656)。今后都市周边采石场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时可以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模式相结合,同时喷播绿化时可多选取乡土植物种,结合植苗技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为今后指导矿山生态修复和改善植被恢复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0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