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氮肥对豆茬冬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11) 1383-1391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氮肥对豆茬冬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2021 (11) 1383-1391

氮肥对豆茬冬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作  者:
范合琴;杨冰美;连延浩;杜飞波;任永哲;辛泽毓;王志强;林同保
单  位:
河南省焦作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茬口;施氮量;冬小麦;氮素利用;产量;
摘  要:
为探明黄淮海地区大豆茬口(S)冬小麦的最佳施氮策略,以玉米茬口(M)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80、240、300kg·hm-2)下大豆茬口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玉米茬口相比,大豆茬口可显著提高不施氮处理下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速率及积累量,尤其在生育后期(开花至成熟期);可以提高0和180kg·hm-2施氮水平下冬小麦植株氮素吸收量,成熟期小麦籽粒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2.1%和9.5%,但当施氮量达到300 kg·hm-2后,豆茬小麦的生长及氮素积累均受到显著抑制,总体呈现"低氮促进,高氮抑制"的氮肥效应。两种茬口冬小麦产量均在240kg·hm-2施氮量达到最高;在0和180kg·hm-2施氮量下,大豆茬口较玉米茬口均显著增产(P<0.05,25.8%和13.1%),在240和300kg·hm-2施氮量下,减产幅度分别为5.13%和13.9%,后者差异显著。豆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生理效率及产量效应均低于玉米茬口。综上,豆茬冬小麦的施氮量应适当低于玉米茬口,黄淮海地区推荐施氮量不宜超过240 kg·hm-2,采用豆-麦部分替代玉-麦模式种植,可实现该地区减氮增效目标。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6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