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城镇化过程中生态承载力耦合关系的时空演变-以洞庭湖区为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1,41 (3) 111-119,156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during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Dongting lake regio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2021,41 (3) 111-119,156

城镇化过程中生态承载力耦合关系的时空演变-以洞庭湖区为例

作  者:
熊建新;张志业;赵迪;周扬;许建伟
单  位:
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耦合关系;灰色关联模型;演变特征;城镇化;洞庭湖区
摘  要:
[目的]揭示城镇化过程中人口集聚、经济增长和空间扩张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城镇化和可承载生态系统.[方法]基于城镇化过程中生态承载力耦合关系的形成机理,构建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2001—2019年洞庭湖区城镇化过程中生态承载力耦合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2001年以来人均EC与生态弹性因子的关联性强,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加速了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快速流转.因子关联度的空间差异整体上表现为外围区和核心区大于边缘区,单个因子形成以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3个县域为中心的差异性分布.2)近20年来人均EC与资源环境状态因子之间的关联度最高,且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与压力因子的关联性相对较弱,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17个县域人均EC与状态因子关联度的空间布局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压力因子的空间布局表现为边缘区>外围区>核心区.单个因子围绕核心区和边缘区为中心呈现差异性分布.3)近20年来人均EC与人类支持因子的关联度一直呈现上升趋势.17个县域人均EC与压力因子关联度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与响应因子的空间格局体现差异性分布.[结论]快速城镇化改变了生态承载力系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一系列压力、状态和响应.未来洞庭湖区城镇化过程中应牢牢控制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严格限制土地类型的无序流转,有效平衡城镇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农用地之争.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增加生态和环保投入,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打破区际条块分割管理现状,实行协同治理与管理.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因此制宜,走集约化、生态型可持续城镇化发展道路.
译  名: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during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Dongting lake region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0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