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湖北省近20年审定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性状及抗病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11) 1356-1364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湖北省近20年审定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性状及抗病性分析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2021 (11) 1356-1364

湖北省近20年审定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性状及抗病性分析

作  者:
张华崇;赵树琪;闫振华;黄晓莉;戴宝生;李蔚
单  位: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湖北;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
摘  要:
为给湖北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以该省2001-2020年审定的57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重要产量、品质性状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产量逐年增加,年平均增产39.29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呈升高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年份呈缓慢下降趋势。相关分析显示,产量与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相关程度表现为有效穗数(0.549 1)>千粒重(0.392 7)>株高(-0.333 2)>穗粒数(0.110 4)。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各因素与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要性状相关程度表现为有效穗数(0.821 0)>千粒重(0.811 8)>穗粒数(0.783 6)>株高(-0.162 6),且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今后要在适当降低株高基础上,提高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兼顾穗粒数,协调三因素间关系。品质性状分析显示,供试小麦品种主要以中筋为主,弱筋小麦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十三五"期间共审定了6了弱筋品种,占比全部弱筋小麦的66.67%。此外,楚襄1号和华麦1168达到国家强筋标准,强筋小麦有了突破,小麦品质也更多样化。抗病性状分析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缺少高抗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品种,抗性亟需加强。直接亲本统计分析,发现利用4个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育成品种主要集中于"十三五"期间,占全部审定品种24.56%,表明20年湖北省审定品种遗传基础较狭窄。建议加强不同来源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和创新,以选育出高产、优质和多抗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0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