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北太平洋2种鱿鱼类角质颚生长特性及其种类判别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1 (3) 546-554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北太平洋2种鱿鱼类角质颚生长特性及其种类判别 Journal of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2021 (3) 546-554

北太平洋2种鱿鱼类角质颚生长特性及其种类判别

关键词:
柔鱼;北方拟黵乌贼;角质颚;生长;种类判别;
摘  要:
根据2018年9—11月中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海域(41°05′N~43°45′N,154°05′E~159°43′E)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和北方拟黵乌贼(Gonatopsis borealis)样本,对样本的胴长(mantle length, ML)、体质量(body mass, BM)以及角质颚的12个形态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角质颚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两个种类在胴长和体质量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认为,上脊突长(UCL)最适合用来表征柔鱼角质颚的生长,UCL和下侧壁长(LLWL)最适合用来表征北方拟黵乌贼角质颚的生长。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认为:柔鱼的上头盖长(UHL)、下头盖长(LHL)、LLWL、下翼长(LWL)与胴长呈幂函数关系,UCL、上侧壁长(ULWL)、上翼长(UWL)、下脊突长(LCL)与胴长呈对数函数关系;北方拟黵乌贼的UHL、下喙长(LRL)和LLWL与胴长呈幂函数关系,UCL和LCL与胴长呈指数函数关系,上喙长(URL)、ULWL和LHL与胴长呈对数函数关系。逐步判别分析显示,上、下角质颚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2.70%和84.50%,并建立判别方程。研究认为,角质颚外部形态可较好地应用于2种头足类的判别。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