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闽南山区鲜食玉米叶斑病季节性流行动态及药剂防治 植物保护 2021 (6) 213-222,230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闽南山区鲜食玉米叶斑病季节性流行动态及药剂防治 Plant Protection 2021 (6) 213-222,230

闽南山区鲜食玉米叶斑病季节性流行动态及药剂防治

作  者:
甘林;代玉立;卢学松;滕振勇;陈伟;杨秀娟
单  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
关键词:
鲜食玉米;叶斑病;小斑病;大斑病;南方锈病;流行动态;药剂防治;
摘  要:
2018年和2019年,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南部山区鲜食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重要叶斑病的季节性流行动态,测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病情严重度及几种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调查的4个玉米种植季节,3种叶斑病的病情指数随种植时间均呈"S"型曲线,至乳熟期(R3)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值,大喇叭口期(V12)至籽粒建成期(R2)是病情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不同年份、不同季节3种病害的时空流行趋势、植株不同叶位病级分布规律及其最终病情各不相同。当玉米生育期平均温度高于23.0℃时,有利于小斑病和南方锈病的发生,而平均温度低于23.0℃条件下则有利于大斑病的流行。供试的20个玉米品种对不同病害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表现为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合计分别占65.0%、55.0%和25.0%。此外,从12种杀菌剂处理中,筛选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00 g/L氟硅唑乳油、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混剂(商品剂量5∶8)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达70.0%、82.0%和85.0%以上。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叶斑病的预测预报及合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6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