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评价与筛选
相似文章
-
汶川地震区四川自然保护区受损状况与受损栖息地植被恢复技术模式 [黄云霞, 程力, 贾程, 刘千里, 宿以明, 唐光, 何飞, 刘兴良] 四川林业科技 2011,32 (4) 87-92
-
汶川地震生态治理区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张广帅, 邓浩俊, 杜锟, 林勇明, 马瑞丰, 俞伟, 吴承祯, 洪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23 (1) 69-79
-
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灾害成生机理与防治原则 [李朝安, 胡卸文, 李冠奇, 马显春] 水土保持研究 2012,19 (2) 257-263
-
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特征——以北川县苏保河、魏家沟流域为例 [林勇明, 吴承祯, 洪伟, 游巍斌, 陈灿, 李键, 林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20 (1) 99-104
-
汶川地震区新生水土流失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徐小军, 阎丹丹, 何丙辉, 胡恒, 熊明彪, 冯军辉, 李振林] 水土保持学报 2012,26 (3) 34-38
-
汶川地震区土壤物理性质与渗透性的坡面分布特征 [徐小军, 何丙辉, 胡恒, 熊明彪, 陈云英, 阎丹丹, 杨圆] 水土保持学报 2011,25 (6)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