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安徽多年血防背景下血防林模式 林业科技通讯 2024 (12) 61-66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安徽多年血防背景下血防林模式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12) 61-66

安徽多年血防背景下血防林模式

作  者:
苏守香;孙启祥;沈万芳;方建民;魏远;宋晶晶;吴文宇;杨邵;张倩
单  位: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松材线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安徽黄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成都工业学院;望江县林业局;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血防;血防林;模式;安徽
摘  要:
安徽血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自2016年实有钉螺面积、查出钉螺面积和灭螺总面积总体均呈下降趋势。通过分析2018年设置的重阳木、枫香、杨树、薄壳山核桃、柳树和乌桕等6种模式血防林样地及对照样地内2018-2023年春季和秋季螺情三指标(活螺框数、捕获螺数和活螺数)显著性差异变化,并以6种模式血防林样地期初期末螺情各指标降低幅度平均值,得出较好模式的抑螺效果排序为:薄壳山核桃>枫香>柳树>杨树>重阳木>乌桕,对照血防林模式的海拔排序:枫香>柳树=乌桕>薄壳山核桃>杨树>重阳木,枫香、柳树、杨树、重阳木等4种模式的抑螺效果排序与海拔排序一致,分析乌桕、薄壳山核桃等2种血防林模式抑螺效果排序与海拔排序不一致的原因为:乌桕周边芦苇密布,严重影响其抑螺效果;薄壳山核桃作为抑螺树种加之间作小麦植被密集覆盖,极大增强了其抑螺效果。这对于林业血防研究和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5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