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室内袋式和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及生化组分的比较分析 水产科技情报 2022,49 (3) 121-126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growth and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by indoor bagging and pipeline photobioreactor Fisheries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22,49 (3) 121-126

室内袋式和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及生化组分的比较分析

作  者:
吕布;陈煜;李曦;李娇妮;臧战;石耀华;VASQUEZ Hebert Ely;郑兴;顾志峰
单  位: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关键词:
湛江等鞭金藻;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聚乙烯袋;比生长速率;光合色素
摘  要:
为探索湛江等鞭金藻室内大规模培养的可行性,分析比较了在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和聚乙烯袋培养模式下,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密度、比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试验将接种藻密度控制在10.0×104 cells/mL,培养周期为16 d.结果显示,在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模式下,藻密度可达1.97×106 cells/mL,显著高于聚乙烯袋培养模式下的藻密度(0.99×106 cells/mL)(P<0.05);两种模式下,湛江等鞭金藻的比生长速率分别达到0.3967、0.3275/d;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模式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最高总蛋白、最大可溶性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46、0.44、0.92、107.2677、9.5878 mg/L,最大生物量(干质量)为0.1601 g/L,聚乙烯袋培养模式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最高总蛋白、最大可溶性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6、0.26、0.52、62.5645、5.5591 mg/L,最大生物量(干质量)为0.0986 g/L,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模式显著高于聚乙烯袋培养模式(P<0.05).结果表明,对于湛江等鞭金藻的培养,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是一种较优的培养模式,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译  名: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growth and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by indoor bagging and pipeline photobioreactor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6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