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针叶-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及稳态性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22,41 (5) 887-894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The soil-needle-microbe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and homeostasis in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stand ages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22,41 (5) 887-894

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针叶-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及稳态性特征

作  者:
程昊天;孔涛;吕刚;王东丽;黄丽华;张开;王翼翔
单  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樟子松;生态化学计量学;内稳态;微生物量;林龄;沙地
摘  要:
为明确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特征和稳定机制,在辽西北章古台地区选取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阶段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土壤-针叶-微生物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分析各组分的耦合关系和内稳态特性.结果表明:辽西北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P养分贫瘠;与全球尺度相比,针叶具有较高C、P和较低N的特征;不同林龄相比,土壤C含量峰值12.93 g·kg-1出现在过熟林,土壤N、P含量峰值0.41、0.25 g·kg-1,针叶C、N、P含量峰值641.38、10.18、1.81 g·kg-1,微生物C含量峰值165.68 mg·kg-1,均出现在成熟林,微生物N、P峰值9.29、2.92 mg·kg-1出现在中龄林;各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为N限制;仅过熟林土壤C: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为P限制;樟子松土壤、针叶、微生物C:N、C:P均在过熟林达到峰值,此阶段N、P限制最为强烈.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植物、微生物3个组分间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其中以微生物与土壤的耦合关系更为紧密.总体上看,针叶养分和计量学指标的内稳态性远高于微生物;建议该地区合理施用N肥以改善土壤养分供给,并通过引入固氮植物等方式保障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在樟子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中,应高度重视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状况,适时补充有机肥,促进土壤质量的改善.
译  名:
The soil-needle-microbe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and homeostasis in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stand ages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8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