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全国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空间流动规律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23) 19-27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全国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空间流动规律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21 (23) 19-27

全国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空间流动规律

作  者:
张宗毅;戚山明;张萌
单  位:
江苏大学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跨区作业;流动;网络分析;
摘  要:
农机跨区作业是提升农机利用率、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该研究基于16 938台雷沃小麦联合收割机2020年5—6月作业数据,从省、市、县尺度揭示了全国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空间流动规律。首先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空间流动可视化,考察跨区作业流量、时空及首位联系格局;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以及群组聚类等维度探究了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网络结构及内部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下小麦联合收割机时空分布格局存在异质性。随尺度细化,小麦联合收割机流量依次呈现块状、带状、核心聚集形态,形成"河南—河北—山东"为主的省级三角形空间格局和以南阳、驻马店、咸阳、西安为核心的散射状市级空间格局,中短距离地区间联系强度逐渐增强。2)"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农忙期间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重心随小麦成熟期大规模自南向北移动,作业规模整体呈现"M"形并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上旬达到高峰。3)河南既是小麦联合收割机主要输出地,也是主要跨区作业目的地,但作为目的地的空间指向性更强。4)跨区作业网络在省级层面联系程度最紧密,河南、河北及山东居于网络中心,南阳、驻马店、周口、商丘、保定、聊城、菏泽、邯郸等市中心性较强。5)在若干子网络中,河南、河北省内跨区作业为主的分组作业规模最大,平均跨区距离分别为248和238km,以其为中心形成的县级凝聚子群联系最密切。该文研究结果系统揭示了全国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时空流动特征及作业网络结构特征,不仅有利于在宏观上把握农机跨区作业空间流动规律,还有利于机手、农机企业和政府优化行为决策,提高跨区作业调度及组织效率。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