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长江草鱼群体MHC Class II B的多态性和进化分析 淡水渔业 2010,040 (5) 14-21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Polymorphism and evolution of MHC Class II B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populations of Yangtze River Freshwater Fisheries 2010,040 (5) 14-21

长江草鱼群体MHC Class II B的多态性和进化分析

作  者:
张燕;姚延丹;段辛斌;陈大庆;曾令兵;汪登强
单  位: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遗传变异;进化模式
摘  要:
克隆及测序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长江3个群体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Class II B基因编码β1和β2区的第2和第3个外显子及两个外显子之间的内含子,分析了草鱼MHC的进化模式和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实验共定义了34个等位基因,每条序列包括长为130~136 bp的第2个外显子,长为218 bp的第3个外显子以及长81~371 bp的内含子.序列分析揭示,第2个外显子有10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78%)和40个氨基酸变异位点(88%),而第3个外显子有100个核苷酸变异位点(45%)和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56%),β1变异要大于β2区.用β1和β2区序列分别构建的邻接(NJ)系统树均显示5个具有高支持率的谱系,结合序列变异特点和内含子长度,推测草鱼至少存在5个MHC Class II座位.分别计算β1的肽结合位点(PBR)、非肽结合位点及β2的非同义替换率(dN)和同义替换率(dS),PBR的dN/dS为2.03(P<0.05),非肽结合位点和β2则小于1,表明草鱼MHC受到歧化选择作用.根据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作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出FST为0.37%,提示长江草鱼MHC没有遗传分化.
译  名:
Polymorphism and evolution of MHC Class II B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populations of Yangtze River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8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