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乌鳢诺卡氏菌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水产学报 2022,46 (5) 836-847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pathogen causing nocardiosis in Channa argus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2022,46 (5) 836-847

乌鳢诺卡氏菌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作  者:
滕建;陈红菊;薛良义;李岩;路广金;周敏;张冲;季相山
单  位: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关键词:
乌鳢;鰤诺卡氏菌;诺卡氏菌病;组织病理;免疫基因
摘  要:
为研究乌鳢诺卡氏菌的致病机理,本实验通过病原分离鉴定、组织病理学和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药物敏感性及乌鳢的免疫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患病乌鳢主要感染了命名为SDAT 0011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鉴定、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鉴定及诺卡氏菌特异序列扩增鉴定,结果均显示该病原菌为鰤诺卡氏菌.将分离的SDAT 0011感染健康乌鳢后,1×105~1×108 CFU/mL注射组的死亡率均为100%,感染乌鳢出现明显的诺卡氏菌病症状,如内脏出血,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有大量大小不等的结节,组织病理切片进一步检测发现,结节分界清晰,结节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受损或死亡的组织细胞.药物敏感性实验发现,鰤诺卡氏菌对利福平等抗生素较为敏感,对青霉素等具有较强的抗性.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在感染初期(48 h)及中后期,Toll样受体2基因(TLR2)和Toll样受体13基因(TLR13)在脾脏和头肾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趋化因子受体9基因(CCR9)在脾脏和头肾中显著下调,这表明乌鳢Toll样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可能在其抵抗鰤诺卡氏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为乌鳢诺卡氏菌病的治疗及其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译  名: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pathogen causing nocardiosis in Channa argus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0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