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旋毛虫感染对小鼠脾树突状细胞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的影响 中国兽医科学 2021 (3) 331-336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旋毛虫感染对小鼠脾树突状细胞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的影响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 2021 (3) 331-336

旋毛虫感染对小鼠脾树突状细胞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的影响

作  者:
刘昊;杨雪娇;李晓云;宋铭忻;温晴;邓江莹;韩彩霞
单  位: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旋毛虫;树突状细胞;吲哚胺2,3-双加氧酶;免疫耐受;
摘  要:
为探讨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脾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情况,将一定量旋毛虫肌幼虫经口感染小鼠,感染剂量为每只300条肌幼虫,并设立对照组。分别在感染后第7、15、25、35、50天处死小鼠取脾,用免疫磁珠分选CD11c+树突状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DO、IL-10、IFN-γ和TNF-α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IDO的蛋白表达水平。小鼠感染旋毛虫后用1-甲基色氨酸(1-MT)按照200 mg/kg剂量灌胃,计算旋毛虫减虫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小鼠感染旋毛虫后IDO及相关因子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P<0.01,***P<0.001),IDO的表达量在感染后第25天达到峰值,IL-10的表达量在第15天达到峰值,而IFN-γ和TNF-α在第7天后均呈现下降趋势。Western-blot结果显示,IDO蛋白表达量趋势与IDO m RNA表达量趋势一致。用1-MT抑制IDO后,小鼠体内旋毛虫成虫和肌幼虫数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01),成虫减虫率为15.30%,肌幼虫减虫率为36.09%。结果证实旋毛虫感染后可刺激脾树突状细胞表达IDO,与旋毛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