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区坡耕地田间杂草群落和生物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24) 121-127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区坡耕地田间杂草群落和生物量的影响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 (24) 121-127

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区坡耕地田间杂草群落和生物量的影响

作  者:
吕倩倩;杨森;丛聪;周璇;王天舒;尧水红
单  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河南省商丘市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站
关键词:
黑土坡耕地;耕作方式;有机物料还田;杂草群落;年度变化;
摘  要:
农田管理对杂草群落变化影响是现代生态农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作为最常见的农田管理方式对杂草群落和生物量的交互影响尚未探明。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一块连续3年施行不同耕作方式[免耕(NT)、旋耕(RT)、旋耕+深松(RTS)、翻耕(PT)、翻耕+深松(PTS)、深翻耕(DPT)]和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方式[无物料还田(0)、秸秆还田(1)、牛粪还田(2)]的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样地,调查并比较了不同耕作与有机物料还田管理模式下农田春季杂草群落特征。研究发现,经过3年耕作配施有机物料还田,玉米地的田间杂草群落结构基本稳定,常见杂草有稗草、灰菜、节骨草、蓼吊子和鸭拓草,且这5种常见杂草占杂草群落总量的72.2%~81.9%,田间偶发杂草仅占杂草群落总量的18.1%~27.8%。但耕作配施有机物料还田后,玉米地常见杂草的出现频次和种类在不同的年际间有一定的差异,耕作方式明显影响稗草、灰菜和蓼吊子在杂草群落中的占比。无物料还田条件下,翻耕相较于免耕(NT),明显降低农田杂草的生物量;且这一降低效益随着翻耕措施的加强而加剧,即翻耕(PT)<翻耕+深松(PTS)<深翻耕(DPT)。在秸秆还田的条件下,旋耕+深松(RTS)相较于免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田间杂草的生物量;而在牛粪还田的条件下,旋耕(RT)及旋耕+深松(RTS)相较于免耕,显著地增加了田间杂草的生物量(P<0.05)。在不同的耕作配施有机物料还田条件下,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是造成杂草群落组成年际差异的主要农田环境因素。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8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