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从作物轮作角度评价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6) 1051-1063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从作物轮作角度评价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1 (6) 1051-1063

从作物轮作角度评价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

作  者:
刘园;蔡泽江;余强毅;吴文斌;周清波
单  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赤红壤;遥感;谷歌地球引擎;哨兵数据;作物轮作;耕地质量;
摘  要:
为从作物轮作角度分析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针对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构建作物轮作系统遥感分类体系,基于空间分析、文献支持、野外实地调查、农户访谈与专家知识,建立不同作物轮作系统与耕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Sentinel-1与Sentinel-2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利用决策树制图方法,开展作物轮作系统遥感制图,并在不同空间尺度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差异与规律。结果表明,作物轮作系统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总体而言,水田轮作系统由于化肥投入较低、对土壤干扰较小、长时间被水面覆盖,不易引起土壤酸化等耕地质量问题,耕地质量等级较高;蔬菜、果园系统由于化肥投入较高,耕地质量一般较低,具体表现为土壤酸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研究区蔬菜轮作系统比例最高,其次为果园系统。研究区耕地质量总体一般,主要为三等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本研究初步探明作物轮作与耕地质量的关联关系,并将作物轮作遥感制图结果应用于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研究,由于耕地质量特征较难直接通过遥感反演获取,通过监测地表作物种植情况进而反演耕地质量具有理论可行性,未来有必要深入解析作物轮作、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要素与耕地质量的关联关系,构建大数据驱动的耕地质量时空差异评估技术体系,支撑跨尺度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1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1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