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长江经济带农业种植-消费系统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与驱动机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40 (2) 408-420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s of nitrogen flows for agricultural plantation-consumption system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21,40 (2) 408-420

长江经济带农业种植-消费系统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与驱动机制

作  者:
庞爱萍;李春晖;易雨君
单  位: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面源污染;物质流分析;空间分析;时空格局演化;驱动机制
摘  要:
针对农业农村氮过量使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物质流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估长江经济带农业种植-消费系统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8年无机氮肥的输入量为1.0885×1010 kg N,此后以1.14%的速度增长,2012年无机氮肥施用量开始减少,虽然2018年低于1998年水平,但无机肥施用仍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种植子系统氮输入的主要来源,为其他路径氮输入总量的1.6倍.通过作物收获形式输出系统的有效氮量,并未受氮素输入波动的影响,2018年作物收获量分别比1998年和2008年高18.97%和25.71%.近几年长江经济带生猪养殖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受粪便及垃圾还田率下降的影响,居民及养殖区向环境排放的氮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受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通过污水直排的氮排放量呈现减少的趋势.无机氮肥施用、粪便和垃圾的产生、大气沉降、秸秆还田、污水直排和灌溉等氮流路径对氮径流流失的年均贡献比分别为0.53、0.28、0.11、0.04、0.02和0.01,随着时间的变化,各路径对氮流失量影响的趋势呈现差异,粪便和垃圾的产生对系统内氮流失的贡献比由1998年的0.33下降到2018年的0.26.从空间上看,四川省贯穿东北到西南的中部地区、浙江省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重庆市东北和东南地区、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氮流失的高风险区,其分别占本省份面积的22.83%、22.10%、21.80%和25.14%,以上省份累积在土壤中的剩余氮素约有20%通过氮径流损失,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译  名: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s of nitrogen flows for agricultural plantation-consumption system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7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