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基于高通量测序及Biolog-ECO方法的雄安新区鲥鯸淀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 (5) 752-759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基于高通量测序及Biolog-ECO方法的雄安新区鲥鯸淀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分析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2021 (5) 752-759

基于高通量测序及Biolog-ECO方法的雄安新区鲥鯸淀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分析

作  者:
邓茹;陈曦;裘丽萍;孟顺龙;陈家长
单  位: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无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雄安新区;鲥鯸淀;高通量测序;Biolog-ECO;浮游细菌;附着细菌;微生物群落;
摘  要:
为了解渔业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对生态循环的影响,基于高通量测序与Biolog-ECO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白洋淀鲥鯸淀湿地浮游微生物和不同基质附着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碳源利用能力。结果表明:鲥鯸淀湿地中优势菌群为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其中,浮游细菌与附着细菌在组成及丰度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蓝细菌门是浮游细菌第一优势菌门,疣微菌门是附着细菌第一优势菌门;Biolog-ECO板中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ur development, AWCD)检测发现,不同微生物组的碳源利用能力与时间表现出正相关性;浮游生物的变化幅度最大,说明对碳源利用能力最强,其生物活性明显高于附着微生物,不同基质上的附着微生物活性依次为人工水草>芦苇>棕榈片>网片基质;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微生物群落代谢作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为氨基酸类、聚合糖类和醇类,不同微生物群落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氨基酸类和聚合糖类碳源的利用上。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是导致微生物利用碳源整体能力和偏好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附着细菌而言,浮游细菌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8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