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海黍子增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2020 (2) 160-165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海黍子增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20 (2) 160-165

海黍子增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作  者:
王翔宇;徐智广;李莉;王晓红;吴海一
单  位: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关键词:
海黍子;生殖托;人工育苗种苗培育;藻礁;增殖技术
摘  要:
在2016年进行了基于人工育苗的海黍子增殖研究.在烟台长岛挑选生殖托刚生成的种藻,平挂于近海暂养,待生殖托成熟时,运输到青岛崂山育苗场在硬质藻礁上培育幼苗,培育光照控制在水表面9000lx以下,流水培育15d后,幼苗平均密度是20.4株/cm~2.幼苗长至0.4~0.6m时,产生1~3条分蘖,幼苗附着较为牢固时,将附有幼苗的组装型藻礁投放至青岛崂山青山湾,此区域的水文条件无剧烈变化,砂泥底质,无人工底播动物,投放水深为3.5m左右,37d后发现平均附着密度为157株/个藻礁,平均长度1.50cm,6个月后,藻体已长至0.8m左右,并且藻礁上已经附着了石莼、蜈蚣藻等其他藻类.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幼苗成活率较高和藻体附着牢固的海黍子藻礁增殖方法,获得了良好的增殖效果,可为海黍子藻场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