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智利外海竹筴鱼栖息地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4) 431-441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智利外海竹筴鱼栖息地研究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2021 (4) 431-441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智利外海竹筴鱼栖息地研究

作  者:
冯志萍;余为;陈新军;邹晓荣
单  位: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智利竹筴鱼;最大熵模型;栖息地时空变动;海洋环境;东南太平洋;
摘  要:
竹筴鱼(Trachurusmurphyi)是一种大洋性鱼类,其资源丰度及分布受海洋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分析其栖息地环境差异对研究其渔场变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利用2013—2017年每年3—8月智利外海竹筴鱼渔业捕捞数据,结合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 MLD)、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 SSH)、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及不同水层水温(包括0m、25m、50m、100m、150m、200m、300m、400m、500m)构建最大熵模型,分析竹筴鱼潜在栖息地月间变化,依据各月环境变量贡献率大小选取该月排位前3的关键环境因子,通过竹筴鱼对关键环境因子的响应曲线,获取各月关键环境因子适宜范围以分析栖息地环境的月间差异,最终模拟竹筴鱼的月间栖息地分布。结果表明:竹筴鱼潜在栖息地变动与实际作业位置基本一致,随月份增加逐渐向北移动,3月分布于42°S~47°S之间, 8月延伸到30°S以北区域。各月环境变量贡献率表明关键环境因子具有月间差异性, 3月关键环境因子为Temp400 m、Temp500 m、SST; 4月为Temp400 m、Temp500 m、MLD; 5月为Temp500 m、SST、Temp400 m; 6月为SST、Temp500 m、Temp50 m; 7月为SST、Temp300 m、SSH; 8月为SSH、Temp300 m、Temp100 m,各月关键环境因子适宜范围不同。此外,水温是影响竹筴鱼渔场时空分布的重要因子,不同月份竹筴鱼适宜水温层与其垂直移动特性具有一致性;随竹筴鱼栖息地的北移, SSH的贡献率逐渐增加,这可能与智利南北部分布的海流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0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