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小叶杨叶片光合特性与解剖结构对干旱及复水的响应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1 (6) 18-26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小叶杨叶片光合特性与解剖结构对干旱及复水的响应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21 (6) 18-26

小叶杨叶片光合特性与解剖结构对干旱及复水的响应

作  者:
高钿惠;尚佳州;宋立婷;王卫锋
单  位: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干旱;复水;小叶杨;光合特性;叶解剖结构;
摘  要:
干旱是三北地区杨树人工林生产力低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但干旱及复水下杨树的生理生态响应与适应机制尚不清楚。以北方乡土树种小叶杨幼苗为材料,盆栽称量法控制土壤含水量并设置对照田间持水量的75%±5%、中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0%±5%和重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25%±5%共3个水分梯度,3个月后对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复水至田间持水量的75%±5%;研究了干旱及复水下小叶杨叶片光合荧光参数、叶片形态解剖、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下小叶杨根系生物量分配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以促进根系吸水,同时叶片变小、地上部生长降低以减少水分消耗;茎中可溶性糖与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量增加,可能有助于提高茎栓塞修复能力。中度干旱下小叶杨通过降低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的策略减少光抑制对光合机构的损伤,并通过增厚海绵组织提高光能利用率,而重度干旱下则通过关闭气孔降低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以降低净光合速率牺牲碳固定为代价维持叶片水分状况。重度干旱复水后叶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且产生了明显的补偿作用,原因可能是复水前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栅海比高于正常供水。总之,小叶杨可通过增加根系碳投资、减小叶面积以及增大器官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适应干旱,且复水后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