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刈割方式对豫西北地区小黑麦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4 (7) 2297-2304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刈割方式对豫西北地区小黑麦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Acta Agrestia Sinica 2024 (7) 2297-2304

刈割方式对豫西北地区小黑麦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作  者:
岳竞之;孙迷平;陈丽;张庆社;牛小沛;张月玲;杜文华;肖兴中;蔡友敏
单  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济源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小黑麦;刈割方式;草产量;营养品质;再生性能
摘  要:
为明确豫西北地区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最佳刈割方式,以‘甘农2号’等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抽穗期刈割1次(HD)、开花期刈割1次(FLW)、乳熟期刈割1次(MLK)、拔节后刈割2次(TWC)和3次(TRC)共5个处理,研究刈割方式对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方式对小黑麦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鲜草总产量HD>TWC>FLW>TRC>MLK,干草总产量MLK>FLW> HD>TWC>TRC;拔节后1~2次刈割,再生株枝条数、株高、草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随生育时期推进,鲜干比和营养品质均显著下降(P<0.05),与抽穗期相比,乳熟期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分别降低32.7%,28.0%,酸性、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提高14.6%,26.9%;株高与鲜、干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鲜干比与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酸性、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豫西北小黑麦最佳刈割方式为抽穗期刈割1次,此时鲜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乳熟期刈割一次干草产量最高。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21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