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北方春糜子区黍稷的遗传差异 山西农业科学 2022,50 (4) 494-503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Analysis of Genetic Differences of Broomcorn Millet in Northern Spring-sowing Ecotope by Microsatellite Markers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2,50 (4) 494-503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北方春糜子区黍稷的遗传差异

作  者:
段政勇;邢志;王海岗;陈凌;Dipak K Santra;王瑞云;乔治军
单  位:
山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农业大学 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遗传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农艺系小宗粮豆研究与推广中心
关键词:
黍稷;高基元SSR;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聚类分析
摘  要:
利用80对高基元SSR引物检测北方春糜子区48份黍稷材料的多态性,用PowerMarker 3.25对多态性进行分析,用Structure 2.2对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使用MEGA 5.0构建聚类图,通过PopGen 1.32进行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用NTSYSpc 2.1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80个标记在48份材料中检测到206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检测到2~3个,平均2.575个;其中,产生2个变异的位点有34个,产生3个变异的位点有46个.80个位点多样性指数介于0.6655(RYW95)~1.0786(RYW166),平均为0.8608;80个位点PIC值介于0.1850(RYW151)~0.7062(RYW111),平均为0.4536.不同地区的黍稷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为0.0286~0.0456,遗传一致度为0.9555~0.9736.基于UPGMA聚类分析,48份黍稷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Ⅱ和Ⅲ分别以青海、山西和内蒙古材料为主.Structure分析结果将参试材料分为4个群组,分别以青海、内蒙古、甘肃和山西材料为主.PCA主成分分析发现,第1类群试验材料均来自青海,第2类群试验材料均来自甘肃,第3类群试验材料均来自内蒙古,第4类群试验材料均来自山西.通过对北方春糜子区48份样本黍稷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性分析,发现青海省材料具有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复杂的遗传背景.
译  名:
Analysis of Genetic Differences of Broomcorn Millet in Northern Spring-sowing Ecotope by Microsatellite Markers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6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