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播期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氮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10) 27-36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播期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氮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 (10) 27-36

播期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氮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作  者:
余梦;谷晓博;李援农;陈朋朋;杨金宇;李昱鹏
单  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播期;平作;垄作;覆膜;氮素转运;产量;冬小麦;
摘  要:
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不同播期[正常播(D0:10月14日)、晚播(D1:10月21日;D2:10月28日]和种植模式[垄沟全覆膜(RM)、平作全覆膜(FM)和平作不覆膜(NM)]对冬小麦各器官干质量、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率、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和产量的影响,为适当安排播期以应对农时过紧、秋雨延迟以及气候变化,实现我国冬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适当推迟播期(D1)总体上可以增加冬小麦开花期叶片、茎的干质量,开花期和成熟期叶片的氮素积累量,叶片的氮素转运率(55.4%)及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104.2%),但降低了穗粒数、有效穗数和产量。同一播期下,与NM处理相比,RM和FM处理总体上增加了冬小麦植株各时期干质量,改善了穗部性状,提高了产量,以RM处理提高幅度更大。其中,RM处理主要提高叶片氮素积累量,FM处理增加茎氮素积累量,两者都增加了有效穗数和产量。RMD0处理冬小麦穗粒数最多,NMD0处理千粒质量最大,FMD0处理有效穗数最多,较NMD0处理增加54.4%。与NMD0处理相比,RM和FM模式下所有处理的产量均显著提高,以FMD0处理最高,提高74.9%;RMD0、RMD2、RMD1处理次之,分别提高61.3%、46.2%、44.6%。综上,正常播期采用平作全覆膜或晚播结合垄沟全覆膜种植模式均可保证冬小麦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2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