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杂交中籼大苗优势分蘖及其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1989 (3)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杂交中籼大苗优势分蘖及其栽培技术 Hybrid Rice 1989 (3)

杂交中籼大苗优势分蘖及其栽培技术

作  者:
茅弼华;姜开圣
单  位:
江苏省扬州市农业局
摘  要:
我市杂交中籼近年来种植面积扩大到310万亩左右,占水稻面积49.0%,总产15.73亿公斤,占水稻总产的53.2%,单产507.5公斤,比常规中籼单产高11.2%。为了进一步挖掘杂交中籼的增产潜力,我们在试验研究和总结高产攻关田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应用了以利用优势分蘖为主要内容的大苗栽培技术。近三年的生产实践表明,杂交中籼利用大苗栽培技术,由于播期适当提早,可以使生育期延长,移栽时群体基数较大,栽后能在较短时间内建成高光效群体,其抽穗灌浆期又正处于较佳的温度条件下,有利于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同时,由于把分蘖利用的界限适当提前,不仅可以增加穗型较大的主茎穗比重,而且分缤穗是以牵位较低、穗型较大的优势康德为主,这均能发挥其内在的大穗优势,有利夺取高产。 (一)利用*带优势分贝的依推。 以往我市水稻的高产栽培,习惯于把主望B—N(B为主茎出叶总数,N为主茎伸长节间数)叶龄期的有效分首临界期作为对分莱利用的界限,故高产栽培的单株成稳数较多,可达9个以上,但由于分签穗的比重较大,特别是在大田内发生的高位分染穗较多,不利于充分发挥其内在的大穗优势。据我市宝应县多年定株观测不同黎位穗的每穗一总粒数,主茎穗为189.6粒,比与主茎第8:叶及其以下同伸的秧田分壤穗166.4粒多13.9%,比与主茎第9~11叶同伸的一、二次分荣穗147.7粒多28.4%,比同伸的一、JI、二次分级穗平均109.2粒多73.5%。与主茎第11叶同伸的一、二次分莱德每穗总粒数为142.1粒,只比与下一叶同伸分捷穗的147.2粒少3.5%,但比与上一叶同伸分源穗的118.2粒多20.2%。因此,为发挥杂交中扮的大穗优势,在适当增加主茎穗比重的同时,应把分染利用界限从主茎第12叶龄期的有效分览临界叶龄期,提前到第11叶期,即将第B-N—1叶龄期作为杂交中轴的优势分荣临界叶龄期。 从不同某位穗的单穗重看,汕优63主茎和秧田分荣穗的单穗重量大体在4克左右,大田优势分缓临界期前的分级穗约在3.5克左右,而在这之后的高位级穗多则3克,少则2克左右。据我们对稳群组成的剖析,有效穗靠优势分级组成的田块,主宝穗占10.21%,秧田分签穗占33.67%,大田11叶及其以下叶同伸的分荣稳即优势莱穗占56.12%。由于不同港位穗重的差异,其产量的组成状况是,主茎穗占13.32%,秧田分荣穗占37。07%,大田优势分键穗占49.61%。即主茎穗与秧田分荣穗占总产量的一半,其余的一半来自大田优势鳍穗。穗型整齐,平均单稳重3.38克。每亩17.8万穗,平均单产为602公斤。沿用原栽培技术的田块穗群ill成,主茎德占9%,秧lfJ分级一穗占18%,大田优势分蔡德占46.8%,高位难穗占26.2%。产量的组成是主茎穗占ltl. 7%,秧田分级穗占 19. 2%,大田优势莱德占46.7%,大田高位级穗占22.4%。两种类型田相比,穗数相仿,但由于后者高位英德所占比例大,平均单稳重只3.02克,平均单产仅537.5公斤,亩产低64.5公斤,降低10.7%。由此可见,在高产栽培中利用优势分康成稳,不仅可以保证足穗,而且可以获得大穗。近两年我市涌现了一批杂交中釉亩产550公斤以上的乡、600公斤以上的千亩方和650公斤以上的百亩丰产方,都是推广应用了以利用大苗优势分素为主要内容的栽培技术的结果。 (二)利用大苗优势分审的款用技术 卫.育出叶龄较大,带察较多的秧苗。我市晚在面积较大,应用叶龄适当偏大的秧苗,既有利于把杂交中制的抽穗期安排在最佳时段,又有利于培育带我较多的秧苗,从而增加秧田分银穗在整个穗群中的比重。如主茎17叶的汕优63、9叶期的秧苗可带分率4.5~5个,一般款后能成活3.5个左右,到优势分银临界期还可发生3个左右一、二次分率,单株能长成了.5个左右大穗。而8叶期移栽的秧苗带镇只有3~4个,穗型较大的秧田分莱比重就会下降。如果至10叶期移栽,虽可采取扩大秧苗单株营养面积等办法来增加秧田分银穗的比重,但在大日发生的分率穗中,不仅有一部分是率位较高,穗型较小的一、二次禁穗,益且出现稳型很小的三次分票穗。杂交中融在我市一般干5月上旬播种,在秧田发生分银的温度条件是比较好的,大面积生产上供给秧苗发生分案的养分也是能满足的,关键是要为每株秧苗提供分率发生和生长所需的营养面积。据不同落谷屋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中融在秧板利用率80%以上,每公斤种子成苗1.8万的情况下,每亩的落谷量可在了.5公斤左右。采用小苗单株寄的,寄栽的行林距以2 X 2寸为宜。 2.适当增加基本苗。每亩栽插的基本苗数,应以各个组合适宜的每亩成穗数和单株成相敬为依据。杂交中釉每亩适宜成穗数为18万左右,单株适宜成穗数7.5个左右,每亩栽插本苗数应从目前的2万左右增加到一2.4万左右。适当增加基本苗,不仅可以节省前期的用肥量,而且可以提高穗型较大的主茎穗和优势分率穗的比重。在行株距的配置上,采取宽行窄株,有利于改善稻株中后期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全日叶面积指数变化平稳,后期的干物重积累量较渐由于裁时苗体较大,如行距过大、株距过小,则难以确保我足密度,从实际出发,行株距安排为7.SX 3.3才比较恰当。 3.搞好合理促控。这一栽培方法的特点,一是够苗期适当提前,对于早发的要求高;二是栽时基本莫缤较多,中期的群体容易扩大。因此,栽后既要早发,又需稳发。要求于11叶末即优势分率临界期,每亩发足!8万左右基率。12叶期的有效分荣临界期达20万左右茎率。14叶末达分菜高峰,高峰苗数26万左右。围绕这一群体动态指标,要重视有机基肥和化肥基施,基肥用量占总用氟量的65%左右,一做到全层施肥。活课后早施促经肥,用量可占20~25%。中期节制用组,以控制无效分率,促进壮秆。在中期稳长的基础上用好保花肥和粒肥,用量可占10~15%。保花肥和拉肥的施用,有利于促进大穗,提高稻株的单穗重量。杂交中籼大苗优势分蘖及其栽培技术@茅弼华$江苏省扬州市农业局 @姜开圣$江苏省扬州市农业局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4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