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制与中国农作制区划
相似文章
-
保护环境 保护黑土带 实施绿色农业工程 [姜岩]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 48-50
-
山东省农作制演变特征及发展对策 [齐林, 韩惠芳, 周勋波, 宁堂原] 湖北农业科学 2011,50 (3) 193-196
-
山东省农作制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岩, 宁堂原, 周勋波]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 (34) 19699-19701
-
山东省农作制农业资源发展潜力分析 [冯志波, 黄娟, 宁堂原, 周勋波]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6) 3515-3517
-
农作制的分类探讨 [蔡承智] 耕作与栽培 2005 (6) 1-3
-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农作制研究进展与现状 [于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10) 152-154
-
虚拟水理论在绿洲灌区农作制多目标评价中的应用——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 [白刚, 黄高宝, 景锐, 李广]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46 (2) 66-70+76
-
河南省麦田新型农作制战略优先序的评价研究 [温建, 马新明, 曹殿立, 赵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6) 616-619
-
湖南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及其发展策略 [汤文光, 肖小平, 唐海明, 汪柯, 杨光立] 湖南农业科学 2009 (1) 36-39
-
龙海稻田豆稻豆新农作制的研究与推广 Ⅰ.稻田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路 [郑龙川, 陈少珍, 黄亚昌] 福建稻麦科技 2001,19 (1)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