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的德育意义——德育审美化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章
-
"资本下乡"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消解与重构-以H市花村为例 [孙茹冰, 包先康]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1,31 (4) 55-60
-
论资本逻辑与劳动主体性问题 [詹壹惠]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 (20) 334-336
-
脱贫攻坚战中村民主体性缺失问题研究 [芦艳阳] 现代农业研究 2021 (8) 63-64
-
论高校学生评教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基于福柯微观权力论的分析 [李炳昌] 高等农业教育 2013 (2) 73-75
-
从掌握知识到学会认知——谈高校教学形式改革 [邰学群] 高等农业教育 2010 (5) 10-12
-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 [张兵] 高等农业教育 2013 (8) 32-35
-
增强办学主体性应成为校园文化自觉的出发点 [寿韬] 高等农业教育 2006 (1) 27-29
-
高校师生交往探析 [孙莉, 李宏] 高等农业教育 2008 (5) 80-82
-
“城归”:乡村振兴中“人的回归” [刘祖云, 姜姝] 农业经济问题 2019 (2) 43-52
-
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教育管理探析 [韦松林, 陈丹雄] 高等农业教育 2010 (10)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