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新疆长绒棉育成品种演变趋势及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27 (6) 55-70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Evolution tendency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long-staple cotton bred varieties in Xinjiang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2,27 (6) 55-70

新疆长绒棉育成品种演变趋势及综合评价

作  者:
郑子漂;徐海江;林涛;郭仁松;王亮;崔建平;张大伟;魏鑫;努斯热提·吾斯曼
单  位: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长绒棉;品种;发展趋势;综合评价
摘  要:
为挖掘新疆长绒棉已育成品种的特异性状及遗传潜力,选用38个2010-2019年育成的长绒棉品种为材料,应用系统聚类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对其产量水平、早熟性情况、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8个长绒棉育成品种的产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皮棉产量为1 778.75 kg/hm2,平均增产达12.39%.生育期平均为136.82 d,霜前花率平均为93.74%.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7个农艺性状与38个育成品种皮棉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为铃重>衣分>子指>株高>始节位>果枝数>铃数.育成品种纤维长度变幅为36.4~41.4 mm,纤维长度≥37 mm的品种有32个,占育成品种总数的84.21%;断裂比强度变幅为42.8~48.8 cN/tex;马克隆值变幅为3.6~4.5;整齐度指数变幅为87.4%~90.1%.年际间枯萎病病情指数变幅在0.05~10.68,38个品种均为高抗、抗和耐枯萎病类型;属高抗黄萎病(病情指数≤10.0)的品种有17个,约占育成品种的一半.将38份长绒棉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和4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划分成了 4个不同类群.综上,2010-2019年育成品种产量总体趋势表现较为平稳;生育期呈现出逐年缩短的趋势;霜前花率总体表现为逐年升高趋势.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关联度最大,关联系数达到0.79.长绒棉育成品种纤维长度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整齐度指数均无较大突破,但维持在了较高水平.38个育成品种分属高抗、抗或耐枯萎病类别;黄萎病病情指数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通过聚类分析将38个育成品种分成了 4类,第Ⅰ类主要属于植株高度较高的品种,第Ⅱ类主要属于衣分较高的品种,第Ⅲ类主要属于铃重较大的品种,第Ⅳ类主要属于植株高度较矮的品种,生产中可根据特定育种目标选择杂交亲本进行改良.
译  名:
Evolution tendency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long-staple cotton bred varieties in Xinjiang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7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