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白于山区土壤干燥化对人工林植被恢复40年的响应特征 水土保持研究 2024 (5) 192-198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白于山区土壤干燥化对人工林植被恢复40年的响应特征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24 (5) 192-198

白于山区土壤干燥化对人工林植被恢复40年的响应特征

作  者:
马雅莉;刘喜东;张立强;张晨晨;高东治;张艳;段永强;张彦昶;乔江波;石长春
单  位:
定边县林业局;靖边县林业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省林业科学院
关键词:
白于山区;人工林;土壤干燥化
摘  要:
[目的]确定白于山区典型人工林的土壤干燥化特征,为白于山区人工林的合理选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植被恢复40年的人工林(河北杨、油松、樟子松)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作为对照,采用人工土钻法研究人工林0—5 m土壤的干燥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人工林土壤平均含水量依次为荒草地(4.95%)>樟子松林(4.49%)>河北杨林(4.39%)>油松林(2.44%)。(2)不同人工林的土壤干层均存在且形成深度和干层厚度基本一致,但干层内土壤平均含水量不同,油松最低,荒草地最高。(3)不同人工林的土壤干燥化指数依次为油松林(69.75%)>河北杨林(28.83%)>樟子松林(26.73%)>荒草地(17.05%)。(4)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表明,粉粒、砂粒和深度分别是影响樟子松、油松和河北杨土壤干燥化特征的主要因素。[结论]樟子松林在种植40年后土壤干燥化程度最低,可作为白于山区典型人工林造林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