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中国黄牛Y染色体多态性及品种起源演变的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 1993,26 (5) 61-67+101-103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CHROMOSOME STUDY ON SOME LOCAL BREEDS OF CHINESE YELLOW CATTLE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1993,26 (5) 61-67+101-103

中国黄牛Y染色体多态性及品种起源演变的探讨

作  者:
于汝梁;辛彩云;陈琳
单  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关键词:
黄牛;核型;Y染色体;多态性
摘  要:
用G带、C带、RBA带、常规和C带或RBA带连续染色技术研究了中国9个地方黄牛品种的66头人工授精用公牛、41头小公牛和12头母牛的染色体,着重研究了它们丫染色体的多态性。北方的蒙古牛和延边牛是无肩峰牛,具有普通牛核型,其丫染色体分别为亚中和中着丝点。中原地区的秦川牛、晋南牛在每个品种中均发现了亚中、中和近端着丝点丫染色体,而郏县红牛中存在着中和近端着丝点两种形态丫染色体,这几个品种应是由肩峰牛和无肩峰牛长期融合形成的。西镇牛、鲁西牛、南阳牛、温岭高峰牛均具有瘤牛类型的丫染色体,是以瘤牛为基础形成的品种。经RBA带鉴别,西镇牛丫染色体无短臂,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其余3个品种为近端着丝点丫染色体。结合国内有关黄牛染色体研究材料,讨论了中国黄牛的分类和起源。认为中国的无肩峰黄牛除来源于具亚中着丝点丫染色体的蒙古牛之外,还应来源于另一种分布范围很广的,具中着丝点丫染色体的无肩峰牛。鉴于现有的肩峰黄牛品种中丫染色体形态和带型差异,可能古代生存于中国的瘤牛已发生分化。中国黄牛诸品种应由不同类型的无峰牛和肩峰牛经长期选育和杂交而形成的。
译  名:
CHROMOSOME STUDY ON SOME LOCAL BREEDS OF CHINESE YELLOW CATTLE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4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