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秆基因对水稻性状控制的机理探讨
相似文章
-
小麦矮秆基因对株粒重影响效应的研究 [石万里] 南方农业 2008,2 (1) 12-14
-
春小麦优异矮源D8261的矮化效果及其创新和利用 [张克厚] 麦类作物学报 2005,25 (2) 18-21
-
水稻新矮源的诱变、鉴定和遗传研究 [谷福林, 黄胜东, 翟虎渠, 万建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5 (3) 205-209
-
小麦Rht矮秆基因研究和应用综述 [钟明志, 魏淑红, 彭正松, 杨在君]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6 (20) 6670-6677
-
小麦矮源的利用和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徐相波, 张爱民, 李新华, 孙永堂] 核农学报 2001,15 (3) 63-67
-
空间环境诱发水稻多蘖矮秆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徐建龙, 李春寿, 王俊敏, 骆荣挺, 张铭铣] 核农学报 2003,17 (2) 8-12
-
我国大麦育种的矮源分析 [张京] 中国农业科学 2002,35 (7) 758-764
-
一种籼稻新矮源的分离和遗传鉴定 [顾铭洪, 潘学彪, 李欣, 董桂春] 中国农业科学 1988,21 (1) 33-40
-
中国大麦育种主要矮源的遗传等位测验 [张京] 作物学报 1998,24 (1) 42-46
-
小麦优异矮源D8261的利用与评价 [张克厚, 梁权] 甘肃农业科技 1993 (3)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