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辽宁地区樗蚕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育技术研究 蚕业科学 2010,36 (3) 165-169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Studies on B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Artificial Rearing Technique of Samia cynthia in Liaoning Province Science of Sericulture 2010,36 (3) 165-169

辽宁地区樗蚕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育技术研究

作  者:
杜占军;陈凤林;王建业
单  位: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樗蚕;形态特征;生活史;饲育形式;种茧保护;病虫害;辽宁地区
摘  要:
樗蚕(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是一种珍贵的泌丝及食用昆虫资源。通过室内及野外人工饲育的方法,观察分布在辽宁地区的樗蚕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发现与分布于其它地区的樗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辽宁地区的樗蚕年发生1-2代,喜食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山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lum)、枣树(Zizyphus jujube)、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的树叶,幼虫4眠5龄,龄期经过25-37d,饲料种类不同可造成龄期差异;以蛹滞育。人工饲育樗蚕可采用小蚕室内育,大蚕野外育的饲养形式;种茧保护可采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的种茧越冬保护技术与方法,春季种茧出库后在温度20~23℃、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暖茧,成虫交配时间超过4h的卵孵化率较高;樗蚕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软化病、白僵病、微粒子病,春、秋季野外饲养的樗蚕易被蚕饰腹寄蝇(Blepharip azebina)寄生危害。樗蚕茧丝的纤度为1.80~3.60dtex,茧层丝胶练减率平均为25%,茧丝中的丝素蛋白约78%。
译  名:
Studies on B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Artificial Rearing Technique of Samia cynthia in Liaoning Province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7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