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退化红壤恢复过程中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1 (2) 176-182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Niche of dominant populations in the shrub layer of restored communities in degraded red soil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2,41 (2) 176-182

退化红壤恢复过程中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

作  者:
蓝良就;黄炎和;李德成;林金石
单  位: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退化红壤;生态恢复;生态位
摘  要:
对闽西退化红壤采取种植乔木(P2)、牧草(P3)、灌木(P4)3种治理措施,以及对侵蚀对照地(P1)、次生林对照地(P5)的灌木层种群数量、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治理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黄栀子、梅叶冬青、木蜡树、马尾松等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B(sw)i)超过0.5;多数种群生态位宽度较小,其中60.38%的种群仅占据1个资源(B(sw)i=0),多数仅分布于次生林,表明侵蚀地与治理林地资源状态与次生林有较大差距,未能满足演替中后期植物生长的需要.种群Pianka生态位重叠值(NOik)与种对的生态位宽度、占据的资源位及相遇几率、重要值及其分布格局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广生态位种对的重叠值普遍较高(NOik>0.5),狭生态位种对重叠值普遍较小(NOik<0.3),其余类型生态位种对重叠值为0-1.
译  名:
Niche of dominant populations in the shrub layer of restored communities in degraded red soil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8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