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近20年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时空变化及自然因素地理探测 水土保持研究 2022 (3) 172-178,188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近20年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时空变化及自然因素地理探测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22 (3) 172-178,188

近20年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时空变化及自然因素地理探测

作  者:
何宏昌;马炳鑫;靖娟利;徐勇;窦世卿;刘兵
单  位:
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地区;NPP;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R/S分析;地理探测器;
摘  要: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是表征植物活动的重要变量,分析植被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对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MOD17A3的NPP数据,结合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DEM等数据,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R/S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了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空间分布、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进一步探讨了自然因子对西南地区植被NPP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 2000—2019年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空间分布上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均值为751.37 gC/(m~2·a)。(2)从时间尺度看,20 a间研究区植被NPP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为3.67 gC/(m~2·a);从空间尺度看,20 a间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8.10%,呈显著上升的区域占42.14%,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乌蒙山一带。(3)未来研究区内植被NPP以上升趋势为主,呈持续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比为76.97%,呈强持续显著上升的面积占30.67%,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乌蒙山一带。(4)地理探测显示,影响西南喀斯特地区NPP变化的主导因子为湿度、生物温暖指数、日照时数和气温,其q均值均超过0.3;各因子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其中高程∩生物温暖指数的q值最高,为0.498。综上,研究结果表明高程和生物温暖指数的共同作用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的NPP影响最大。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8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